多结肠息肉危害
1,多发性结肠息肉危害 P 1.1. 息肉增加了患癌症的风险。 三是看息肉的组织属性:单纯炎症性息肉恶变者较少,而腺瘤性息肉,特别是绒毛状腺瘤最容易恶变为结肠癌。 一、是看息肉的长相:那种体积较小由带蒂的非肿瘤性息肉,多数与息肉中的良民,一般不易发生恶变;如果体积较大、宽基广蒂的息肉,则极有恶变为癌的可能。 5、是看家族遗传史:有一种称为“家族性多发性大肠息肉病”,是指在同一家族的上下辈中可有好几个人患有结肠息肉,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是细胞内第5号染色体的基因缺陷造成的。患有这种有遗传倾向家族的人中,如父母亲有一方有息肉病,其后代中百分之五十的息肉会有癌变的风险性;若父母双方均有息肉病,后代患的息肉癌变风险可上升到百分之七十五。
2、引起患者结肠分为息肉的病因
2.1、病毒可以感染
病毒感染 病毒感染是引起结肠息肉常见的原因,不少人因为忽视保健,造成感染,引起了结肠息肉。
2.2,不良饮食 不合理饮食会造成肠息肉发生,特别是有的人如果食用了辛辣刺激、腌制的食物,可能会造成过多细菌、胆酸在体内发生反应,造成了腺瘤性息肉形成。 2.3.継承 3、遗传导致息肉的形成,还会与基因突变、遗传因素有关系,在目前的研究中显示,息肉发生突变,在遗传上传给男女的概率是等同的。
2.4,不及时肠 当出现排便不及时情况,可能会造成粪便在肠道中恶化,粪便的粪渣、异物会刺激肠道粘膜上皮,造成肠道粘膜发生损伤。 结肠息肉的临床表现 1.便血:便血以左侧结肠内的息肉较多见,尤以绒毛状腺瘤及幼年性息肉比较多见,常常呈鲜红色,有时甚至可引起贫血。儿童期性血便,以结肠息肉引起者多见。
2.粪便改变:大肠息肉可以造成较多粘液排出,有时息肉为多发性或体积较大者,亦可引起腹泻或造成排便困难。有些影响较大的绒毛状腺瘤患者可以有大量的粘液细胞分泌系统排出,每天进行排出的粘液可达1~3升以上,排出液内钠、钾含量具有很高,因此在临床上可造成混凝土失水、低氯、低钾、低钠的症状,严重时可以导致昏迷,休克问题甚至出现死亡。 腹痛:比较少见,有时较大息肉可以引起肠套叠,以至造成肠梗阻而出现腹痛。1、息肉脱垂:在直肠内带有长蒂的息肉可以在排便时脱出肛门外,此种症状小儿比较多。
结肠患者息肉的诊断技术要点
(1)本病半数以上无症状,故易漏诊,但可有息肉微量出血,故健康体检时应把大便潜血试验作为常规检查,以便能从蛛丝马迹中发现本病的线索和端倪。
2,有下腹痛,便血或大便潜血阳性结肠镜检查应该做的,这是诊断疾病的最佳途径,并且活检可以得出病理类型息肉。
(3)息肉基底部广宽而无蒂,直径大于2厘米,表面粗糙绒毛多,易出血,提示易癌变,必须治疗。 (4)如系腺瘤样息肉,原则上应一律采取切除治疗;如系其他类型息肉,可作动态观察(1年复查一次肠镜)。 (5)需治疗的息肉,无论采用何种治法,均需全部、彻底切除息肉,力求除恶务尽 。它应该在一年内进行审查。 根据数据显示,结肠镜检查1年后再检出率约为50%。复查的目的是及时处理复发息肉,把“死灰复燃”的息肉再次切除,以根除息肉恶变。预防结肠息肉 2、水果、蔬菜和全谷有助预防结肠息肉:这些食物富含纤维素,可以降低结肠息肉的风险。此外,水果和蔬菜富含可预防结肠癌的抗氧化剂。3、有良好的心态应对压力劳逸结合,不要过度疲劳。 由此可见,压力是导致癌症的重要原因,中医认为,压力导致过度疲劳和体虚,导致免疫功能下降,内分泌失调,体内代谢紊乱,导致体内酸性物质沉积,压力还会导致精神紧张引起气滞血瘀,毒火内陷等。6、不要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如被污染的水,农作物,家禽鱼蛋,发霉的食品等,要吃一些绿色有机食品,要防止病从口入。 4.坚持体育锻炼,保持健康体重:控制体重可以独立降低结肠患病的风险。建议学生每周五次,每次我们至少30分钟的运动。如果我们每天能进行45分钟的中等强度的运动,则在企业降低肠癌风险管理方面学习效果更佳。